本文为网址译文,原作者:Onno Mets,Robin Smithuis,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和莱顿阿尔莱恩医院放射科,原文网址:https://radiologyassistant.nl/chest/lung-cancer/tnm-classification-8th-edition-1
一、TNM分类第9版表格
《国际肺癌研究协会(IASLC)肺癌TNM分期(第9版)》自2025年1月1日起成为肺癌分期的新标准。此版本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(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, IASLC)发布,并取代了之前的第8版TNM分期。TNM分期的目的在于为肿瘤的解剖学扩散范围提供一个统一的命名规则,这有助于就结果和数据对个体患者的适用性进行交流。肺癌的TNM分期既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,也适用于涵盖从小细胞肺癌(SCLC)至典型类癌在内的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。但该分期不适用于肺肉瘤、淋巴瘤以及其他罕见肺部肿瘤。
图片
与第8版相比,只有细微的差别。这些差别以红色显示如下:
·T分期(原发肿瘤)没有变化。 ·将N2(纵隔淋巴结转移)细分为N2a(单站受累)和N2b(多站受累)。 ·将M1c(远处转移)细分为M1c1(单一器官系统内多发转移)和M1c2(多个器官系统转移)。 这些变化导致部分分期组合的重新排列,如下表所示。图片
T、N和M类别的亚组被归类到特定的分期中,这是因为这些患者的预后情况相似。例如,cT1N0M0(IA期)疾病的5年生存率约为82%,而分期为M1c(IVB期)的5年生存率约为7%。TNM 第 9 版的更新导致 IIA、IIB、IIIA 和 IIIB 分期组中 T 和 N 分类的重新调整,其余分期与前一版相同。可以使用几个前缀来明确TNM分期的具体背景。 临床分期(c)是根据治疗前所有可用的信息确定的。 病理分期(p)仅基于手术切除后的结果定义,不应在手术切除之外的情况下使用。 重新分期(y)用于部分或全部治疗已经给予之后。该分期方法既可在未行手术切除时应用(ycTNM),也可在手术切除后应用(ypTNM)。此外,建议添加一个评估分类(“E”)以表明所涉及的检查类型: E1 表示体格检查信息。 E2 表示影像学检查信息。 E3 表示组织学检查信息(3a:细胞学;3b:组织病理学)。 E4 表示切除情况。 例如,cT2aN2aM0 E3a 表示在治疗前使用细胞学证据对N状态进行分期,而pT1cN0M0 E4 表示基于明确切除的分期。二、亚实性病变
亚实性病变是一种具有磨玻璃形态的肺癌,代表了贴壁生长(即肿瘤细胞沿肺泡表面增殖,而没有侵袭性生长)。亚实性病变可能有或没有内部实性成分,这被认为代表了肿瘤的侵袭部分。对于亚实性肺癌,放射学报告应始终提及病变的总大小,如果存在的话,还应提及实性成分的尺寸,因为两者都很重要。这些信息应通过连续薄层(<1.5 mm)CT重建的肺窗图像获得。亚实体肺癌的分类如下图所示。
图片
1.纯磨玻璃影(Pure Ground Glass)
当总大小≤30毫米时,具有纯磨玻璃形态的亚实性病变根据最大病变总尺寸进行分类,最多可以被分类为“ in situ(原位)”癌(cTis)。当病灶总体大小超过30 mm的阈值时,无论其为纯磨玻璃形态还是部分实性形态,亚实性病灶均至少被归类为cT1a。2.具有实性成分的磨玻璃影(Ground Glass with Solid Component) 如果存在内部实性成分,亚实性病变不再仅根据总病变大小进行分类,而是根据实性成分的最大尺寸进行分类,这被认为代表了在组织病理学上看到的侵袭性成分。 例如,总病变大小≤30mm且实性成分≤5mm的病变被分类为cT1mi(微侵袭性)。然而,如果总病变大小>30mm,但实性成分仍为≤5mm,则被分类为cT1a,因为总病变大小超过了cT1a分类的30mm阈值。根据浸润性成分的大小,部分实性病灶还可能被归类为cT1b(实性成分11-20 mm)甚至cT1c(实性成分21-30 mm)。三、T分期
根据病理学或临床数据(如连续薄层CT重建的肺窗图像中的实性成分),以浸润性肿瘤的最大径为准。需注意的是,肿瘤最大径可能在多平面重建(MPR)图像而非轴位平面上测得。
1.T1期:≤3cm,被肺组织/壁层胸膜包绕,或位于肺叶或更外周的支气管内。
T1mi:微浸润腺癌。
T1a:≤1cm。
T1b:>1cm但≤2cm。
T1c:>2cm但≤3cm。
图片
图片
T1期肿瘤,位于左下肺的典型T1期肿瘤(23mm,cT1c),完全位于肺实质内。
2.T2期
1)T2a期肺癌:
>3cm但≤4cm。
侵犯脏层胸膜或邻近肺叶。
累及主支气管(累及范围达到主支气管,但未包括隆突)。
伴有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,累及肺门区域,可累及部分肺叶或整个肺。
2)T2b期肺癌:
>4cm但≤5cm,无论是否伴有其他T2a期肿瘤的特征。
图片
图片
T2期肿瘤,位于左肺下叶(31mm,pT2a),累及左下肺支气管,继发左下肺不张及肺炎,范围达肺门。
3.T3期,符合以下任一条件:肿瘤最大径 >5 cm 但 ≤7 cm;侵犯纵隔、壁层胸膜或胸壁;侵犯心包、膈神经或奇静脉;侵犯胸神经根(如T1、T2)或星状神经节;同侧肺叶内存在肿瘤结节。 原发肿瘤侵犯其他结构(如膈神经、主动脉、胸壁等)会影响T分期;直接侵犯淋巴结视为淋巴结转移(N分期);直接侵犯胸外器官(如肝脏)不归类为M1转移。图片
图片
T3肿瘤,位于右肺上叶,侵犯胸壁(59mm,cT3)。
4.T4期:肿瘤最大径 >7 cm;侵犯纵隔、胸腺、气管、隆突、喉返神经、迷走神经、食管或膈肌;侵犯心脏、大血管(如心包内肺动脉/肺静脉、主动脉弓分支动脉、头臂静脉、锁骨下血管)、椎体、椎板、椎管、颈神经根或臂丛神经;同侧不同肺叶内存在肿瘤结节。图片
图片
T4期肿瘤:1、一例典型的右上叶T4期肿瘤,侵犯纵隔。2、侵犯右肺动脉。3、侵犯隆突。4、侵犯左心房。
5.多发病灶的分期评估
当患者疑似存在多发性肺癌病灶时,应尽可能明确其性质属于以下哪种类型:1、双原发肺癌;2、同一恶性肿瘤的孤立肿瘤结节,3、多灶性磨玻璃样腺癌;4、肺炎型腺癌。需对这些类型加以区分,原因在于其生物学行为存在差异,且各自适用不同的TNM分期规则。
图片
1)双原发肺癌
图片
右下叶T4NOM0,左上叶T2bN1M0。
2)同一恶性肿瘤的孤立肿瘤结节
孤立结节位于同侧同一肺叶,判定为T3。孤立结节位于同侧不同肺叶,判定为T4。孤立结节位于对侧肺叶,判定为M1a。所有结节采用统一的N分期和分期。
图片
右上叶T3N2aM0,T3基于同一肺叶的孤立结节。
3)多灶磨玻璃或贴壁样生长型病变
T分期依据最具代表性的病灶(即主导病灶)来确定。N分期和M分期:所有病灶采用统一的N分期和M分期。(#/m):表示病灶数量。“#/m”这种标注方式用于体现病灶的多发情况。例如,当存在3个病灶时,就表示为3/m 。
图片
T1aN0M0(2/m),T1a是基于右下叶的优势病灶。
4)弥漫性肺炎样肿瘤
若病变位于同一肺叶内,判定为T3。若病变位于同侧不同肺叶,则判定为T4。若病变位于对侧肺叶,则判定为 M1a。所有病变采用统一的N分期和M分期。
图片
T4N1M0,T4是基于右下叶中的病变。
四、N分期
肺癌的区域淋巴结转移包括胸内淋巴结、锁骨上淋巴结和斜角肌淋巴结。而诸如胸骨旁淋巴结或腋窝淋巴结等较少见的淋巴结受累,则被视为转移性淋巴结。
图片
目前采用国际肺癌研究协会(IASLC)的淋巴结分类标准:
1组 下颈部淋巴结、锁骨上淋巴结及胸骨切迹淋巴结。下界:双侧锁骨、胸骨柄上缘,气管中线作为1R和1L的边界。此区淋巴结被归类为N3淋巴结。
2组 上气管旁淋巴结,2R淋巴结(右上气管旁淋巴结):上界:胸骨柄上缘。下界:无名静脉尾缘与气管相交处。2L淋巴结(左上气管旁淋巴结):上界:胸骨柄上缘。下界:主动脉弓上缘。
3组 3A:血管前淋巴结,3P:气管后淋巴结。
4组 下气管旁淋巴结。4R区淋巴结(右下气管旁淋巴结):上界:无名(左头臂)静脉尾缘与气管交叉点的横截面,下界:奇静脉下缘。4L区淋巴结(左下气管旁淋巴结):上界:主动脉弓上缘,下界:左主肺动脉上缘。
5组 主动脉弓下(主动脉肺动脉窗)淋巴结。为动脉韧带外侧的主动脉弓下淋巴结。这些淋巴结并不位于主动脉与肺动脉干之间,而是位于这些血管的外侧。
6组 主动脉旁(升主动脉或膈神经旁)淋巴结。位于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的侧前方,主动脉弓上下缘之间。
7组 隆突下淋巴结。位于气管隆突末端,右侧延伸至右肺中叶支气管下缘末端,左侧延伸至左肺下叶支气管上缘末端。
8组 食管旁淋巴结。
9组 肺韧带淋巴结:位于肺韧带内的淋巴结。包括下肺静脉下段和后壁的淋巴结。
10组 肺门淋巴结。右侧:从奇静脉下缘延伸至叶间区域。左侧,从肺动脉上缘延伸至叶间区域。
※:2、4组的左右分界为气管左侧缘。
对于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患者,无论选择何种阈值大小,CT在淋巴结分期方面的可靠性均较低。相比之下,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-计算机断层扫描(PET-CT)在确定N分期方面更为可靠,尽管在患有结节病、结核病或其他感染的患者中,PET-CT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结果。不过,PET-CT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。
图片
N1 - N3 淋巴结分期定义
N1 淋巴结:同侧肺内、支气管周围或肺门淋巴结转移,包括因直接蔓延而导致的淋巴结受累。
N2a 淋巴结:转移至同侧单站纵隔或隆突下淋巴结。
N2b 淋巴结:转移至同侧多站纵隔和/或隆突下淋巴结。
N3 淋巴结:转移至对侧肺门或纵隔淋巴结,或斜角肌淋巴结、锁骨上淋巴结。
图片
1.N1 淋巴结:N1 淋巴结是指位于同侧肺内及肺门区域的淋巴结。N1 分期情况会改变预后评估,但不会改变治疗策略。
图片
右肺下叶见一大小为 33 毫米的 T2a 期肿瘤,伴有同侧肺门淋巴结转移(N1)。
2.N2 淋巴结:N2 淋巴结指的是同侧纵隔或隆突下淋巴结受累。N2a-单站N2 受累,N2b-多站N2受累。
图片
右侧肿瘤伴同侧纵隔多个站区(4R 和 2R)淋巴结转移(N2b)。
3.N3淋巴结:N3 淋巴结指的是对侧纵隔淋巴结、对侧肺门淋巴结,或是斜角肌淋巴结或锁骨上淋巴结的受累。这种情况通常被视为不可切除病变。
图片
右侧肿瘤伴有 N3 淋巴结转移,包括对侧纵隔的4L区和5区淋巴结。
图片
两例右肺肺癌患者,显示对侧存在淋巴结,如果这些淋巴结包含肿瘤细胞,分期N3。
图片
对于右肺肿瘤,其N分期如下:
N1 - 同侧支气管旁和/或肺门淋巴结(10R-14R)
N2 - 同侧纵隔和/或中线淋巴结(2R, 3a/p, 4R, 7, 8R, 9R)
N3 - 对侧纵隔和/或肺门淋巴结,以及任何锁骨上淋巴结(1, 2L, 3aL, 4L, 5, 6, 8L, 9L, 10L-14L)
对于左肺肿瘤,其N分期如下:
N1 - 同侧支气管旁和/或肺门淋巴结(10L-14L)
N2 - 同侧纵隔和/或中线淋巴结(2L, 3a/p, 4L, 7, 8L, 9L)
N3 - 对侧纵隔和/或肺门淋巴结,以及任何锁骨上淋巴结(1, 2R, 3aR, 3pR, 4R, 8R, 9R, 10R-14R)
五、M分期
M分期是基于是否存在转移、转移灶的位置以及转移灶的数量来确定的。M0表示无转移,而M1则表示存在远处转移。在M分期中,会进一步区分区域性或胸内转移(M1a)与远处转移,远处转移性疾病又可分为孤立性转移(M1b)或多发性转移(M1c),其中多发性转移可进一步细分为单一器官系统内的多发性转移(M1c1)或多个器官的多发性转移(M1c2)。
图片
M1a:区域性(或胸内)转移,定义为恶性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或结节,以及对侧肺内出现的孤立性肿瘤结节。
图片
M1b:单一器官系统中出现的单个胸外转移灶。这可能出现在非区域性淋巴结中(且无肝脏转移),或者出现在肝脏中的单个转移灶(且无非区域性淋巴结转移)。需要强调的是,这里的“器官系统”指的是该器官系统在全身分布的所有部位,或者对于成对器官而言,指的是其两侧。这意味着,如果骨骼系统或皮肤的不同部位出现多个病灶,则属于M1c1。然而,如果骨骼系统和肾上腺均出现多个病灶,则属于M1c2。
图片
M1c1:胸腔外单个器官的多发转移。
图片
M1c2:胸腔外多个器官的多发转移。几乎所有器官均可能发生转移,转移灶常位于肾上腺、淋巴结、脑、骨和肝脏。
图片
说明:本文为个人学习总结,如有不正之处,请提出讨论。本文仅供专业医疗卫生人士参考及学习交流,不指导临床实践、治疗建议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配资股票,配资手机平台,加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